增材制造技术是世界先进制造领域发展最快、技术研究最活跃、关注度最高的学科方向之一,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医疗仪器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展示出重大的工程价值和应用前景。我国在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已形成一批高层次的研究群体,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国内缺少关于增材制造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很多国内学者的优秀成果都主要发表在英国、德国、荷兰、美国的4本增材制造期刊上,极大制约了我国在增材制造领域的学科影响力和话语权。
基于上述情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充分发挥《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的品牌优势,创立《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简称AMF)。2020年7月,该期刊已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图1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启动仪式(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供图)
组建高水平、国际化的期刊编委会。期刊得到了全球增材制造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编委会由来自13个国家的40余位顶尖专家学者组成,其中,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2位、欧洲科学院院士1位、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位。国际编委比例超过50%,且很多编委都具有国际知名期刊的任职经历,具有丰富的办刊经验和先进的办刊理念。中青年编委作为团队的中坚力量,占比超过了40%。
成立专业化、高素质的期刊运营团队。期刊作为《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的系列分刊,依托主刊多年的人才建设,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极强、团结协作紧密的高水平办刊队伍。编辑部现有人员6人,其中学科编辑3人、出版编辑2人,具备编审职称的2人、副编审职称的1人,获得硕士学位的4人,全部学科编辑均已从事学术期刊出版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编辑业务经验和敏锐的学科领悟力,获得过2010年度新闻出版总署领军人物、第5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银牛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编辑等奖项。
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期刊传播力。期刊从多角度、多渠道推广优秀论文。一是借助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平台,在学会官网、官方微信号、学术会议上进行期刊和论文宣传;二是通过机械工程学报官方微信,以“软文+图片/视频/讲解”等形式定期对优秀原创论文进行宣传推广;三是选择国际热点话题,借助合作出版商的国际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国际化宣传推广;四是与专业的数据公司合作,定期遴选不同研究方向的Top5优秀论文,针对全球同
领域的活跃学者进行邮件推广。
围绕期刊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期刊搭建了“增材制造前沿论坛”学术交流平台,围绕论文主题,依托客座编辑或相关专家学者,集中进行宣传,不断扩大期刊影响力。2022年3月18日,首届增材制造前沿论坛暨AMF创刊号发布仪式于线上召开,活动邀请到6位参与创刊号内容创作的知名学者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角新颖、观点精辟、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会,当晚全网观看人数达3.5万人。
坚持学术为本,打造学术交流的新阵地。学会2015年顺应世界产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设立了增材制造分会,分会成立以来,以学术交流为核心,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增材制造前沿期刊的创立,为分会建设以及进一步扩大我国增材制造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学会将充分发挥现有品牌期刊的带动作用,以刊为基,持续举办增材制造前沿论坛,深化传播,将增材制造前沿论坛打造成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学术传播品牌。
坚持开放合作,树立增材制造技术交流的新标杆。学会坚持开放合作的办刊宗旨,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增材制造专业期刊为目标,发挥学会国际交流资源优势,建立了国际化的编委团队。同时,为促进学术交流,快速发表优秀成果,学会与国际知名期刊出版社爱思唯尔合作,现阶段采取开放获取的模式正式出版。创刊号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等十多个国家顶尖科研团队的智慧结晶,内容精彩纷呈。
坚持人才引领,汇聚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的支持下,学会以编委、审稿人和编辑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选取业务能力强、有丰富英文期刊办刊经验的人员组成编辑团队,建立起学术底蕴深厚、年龄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的编委和审稿人团队,为期刊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案例撰写者:栾大凯)